雪山惊魂时刻
2014年的一个深夜,高原上暴风雪肆虐,某高原汽车连的车队正在艰难行进,驾驶员钱斌斌的运输车突然发生意外,右后轮悬空,距离万丈深渊非常近,班长丁启洋临危不乱,大吼着让大家坐好,随后完成了惊险的脱困操作,战士们虽然浑身冷汗,但是任务还没完成,他们立刻准备应对恶劣路况。
这群战士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跳下车厢,这时他们的手指已被冻僵,然而为了任务安全,他们仍坚持为车轮捆防滑链,他们的作战靴深深陷入积雪,却像钢钉一样坚定地扎在这片运输之路上,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职业精神。
魏德友的坚守
1964年,魏德友年仅23岁,他跳下军卡,踏入了无人的艰苦区域。这里条件极其恶劣,盐碱地上很难见到车辙印,他只能靠脚步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。在半个世纪里,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,凭借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坚守精神,书写出了戍边的壮丽篇章。
魏德友的女儿魏萍很心疼父亲,她想要接父亲下车去养老,然而老人却把新房钥匙埋进了巡边口袋。对老人来讲,祖国的边境就是他的战场,真正的荣誉并非在于绶带,而是在于每一次推开车门时,靴底与国土碰撞所产生的那份责任与担当。
荣誉室的传承
某汽车连荣誉室的玻璃柜里,静静摆放着20余部老旧收音机,这些收音机的主人,曾在车辆熄火等待时,反复调整频道,目的是捕捉边境的动态,这些收音机承载着老一辈战士的坚守,也承载着他们对国家的忠诚,是一种无声的传承。
当新一代战士杨青松对汽车兵仅仅是驾驶员提出质疑时,老兵用带着油污的手套拍了拍引擎盖,然后耐心地教导他。真正的下车,是要带着战术意识去观察地形,是要像魏德友那样在恶劣环境中保持警觉,要让每次驻车都成为守护边境的关键环节。
演习中的壮举
在2021年的一次演习里,红方和蓝方处于僵持状态。运输分队在关键时候全体人员下车,他们快速利用车辆搭建临时掩体,还用油罐车进行战术穿插。这一突然的举动打破了僵持局面,使对手来不及应对,充分体现了荣誉战士“下车就战斗”的能力。
这次演习达到了传承的最高水平,年轻战士们通过实际行动表明,他们承接了老一辈的精神,在新时代战场中,仍然能够起到重要作用。每一个战士都明白,下车并非休息,而是另一种战斗的起始。
马超的严谨
二等功臣马超的家属接过了烫金的牌匾,那时,大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试验场默默付出。马超是一名工程师,他永远最后离开载具,还会反复检查设备的锁定状态。他这种严谨的态度,就如同魏德友巡边前清点羊群那般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从吉普车换成装甲运兵车,从军马变成数字化装备,时代发生了变化,然而马超以及无数和他一样的荣誉战士“下车”的姿势一直没有改变,他们用生命校准坐标,把热血与钢铁纪律完美结合起来,守护着国家的安全。
下车的意义
对于荣誉战士而言,下车并非旅程的终点,而是另一个起点。他们不管身处雪山,还是无人区,亦或是演习场,始终都保持着战斗的本能。他们始终坚守着决心。每一次下车,都是在担当责任,都是在捍卫荣誉。
他们的精神好似火炬,一代又一代往下传。他们用行动告知我们,真正的荣誉藏在每次推开车门踏上土地的刹那间,是靴底和国土碰撞发出的铿锵回声。你有没有被这些荣誉战士的故事打动?
版权说明:本文章为昆明鱼豆网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