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影怪象初现
看《哪吒2》第三次时,我注意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。在电影中,当元鼎的小妖被炼制成丹药,影院里并没有响起同情的叹息,反而响起了连续的吞咽声。许多观众不禁心想:那些尚未被炼化的小妖,为何不趁机将丹药吞下?这个念头虽瞬息即逝,却促使我深思:在电影中那位威严无量的无量老仙,我们俩,究竟谁更为残忍?
冷漠视角凸显
我们常常取笑那些神仙的冷漠,却未曾注意到,最冷漠的目光往往出现在电影院里。在电影中,观众们的目光交织,猜测那位仙人是否会让弟子失去法力,然而,反派角色的残忍却比不上那些悠闲地吃着爆米花的观众。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冷漠的态度看待电影情节,自认为只是旁观者,却未曾意识到这种心态极其危险。
亲情功利解读
殷夫人的化丹故事感动了很多人,胖六看过多次,每次都泪流满面。然而,在影院外等电梯时,他听到一群年轻人讨论为何哪吒没吃下仙丹来增强自己。一个小女孩不解地问:“你们难道不是疯子吗?”人们常常带着目的去分析情感,甚至把母子之间的深情也变成了战斗力指标。现实生活中,功利观念已经深入人心,连真挚的亲情也未能幸免。
成见误解反派
陈塘关的废墟出现了,大家普遍认为是申公豹所为,却忘记了他的骄傲。他曾经说过,“人心中的偏见就像高耸的山峰”,但现在我们却轻易地把他当作坏人。我们常常用旧有的观念去评价别人,就像在日常生活中给人贴标签一样,却不愿意深入地去了解他们。
重口味观影心态
仙翁让大家沉睡十年,但许多人对于反派角色不够凶狠的表现颇有微词。如今,观众们渴望更强烈的感官体验,他们认为没有血腥场面的电影不够过瘾,反派若不杀人,他们便觉得那个BOSS不够强大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遵守法律和规矩,但在虚拟世界里,我们却渴望做出各种恶劣行为。这种不同显现出我们在网络世界里对道德标准有所放宽,仿佛只有极端的剧情才能满足我们的观看需求。我们的道德约束似乎在减弱,只有那些极端的情节才能迎合我们的观看欲望。
角色与观众对比
看电影时,心理学中的旁观者现象特别明显。申公豹他们坚守原则,避开危险,但在电影里,这种做法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。剧里人物遵循“盗亦有道”的规矩,而我们心里却想着“无毒不丈夫”。看到主角的仗义行为,我们觉得他太圣母,而反派被放过,又觉得不够刺激。把救人行为当作是剧情安排,这种观点的确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。
观看完这些内容后,或许你会想深入思考,自己在观影时的态度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是否一致。不妨将你的见解留在评论区。同时,别忘了点赞并广为传播这篇文章。